上個週末意外弄到一台電腦主機,它可真的是從「廢物堆」中搶救出來的,不過狀況並沒有很糟(除了裡面有一大堆的灰塵以外)。
這台電腦主機就是上圖左手邊的那一個黑色機殼;這是我已經完成保養之後的樣子。
前兩台電腦都是屬於套裝電腦(其中一台就是我先前主要使用的電腦);但這台則是屬於DIY自組的電腦(從機殼就可以看出端倪了,這個機殼是至睿Vision的ATX機殼,型號我真的找不到)。
當時裡面的配備大致如下:
- CPU:Intel Core i5 760 2.8GHz, 4核心4執行緒,屬於初代Core系列
- 記憶體:創見(個人覺得這家的記憶體品質很不錯,就算是二手的)DDR3 1333 2GB*4,總共8GB(雙通道)
主機板本身最多可以裝到16GB,不過我覺得8GB就夠用了,而且DDR3的二手價格並不便宜,就不打算燒錢擴充了 - 主機板:技嘉 GA-P55-UD3L;晶片組為Intel H55,全固態電容
- 3組PCI-E,有兩個x16及一個x1插槽;其中一個x16插槽為x4規格。可支援AMD CrossFire。
- 6組SATA(H55原生)
- 2組額外的SATA和一組IDE(使用技嘉自己的晶片)
- 硬碟:希捷 1.5TB SATA
當時檢測有少許壞軌,不過已經用MHDD修復,現在沒有問題;目前作為資料碟使用 - 光碟機:LITE ON Super-Multi(SATA)
- 電源:430W
- 顯示卡:技嘉 GV-R485OC-1GH,使用Ati Radeon HD 4850 GPU(跟我去年買的二手EAH4670同一系列)
- 機殼:至睿 藍雀,ATX,上置式電源,附加一個12cm機殼風扇;前面板兩組USB和耳麥接孔各一組
看著上面所列的配置,覺得這台電腦如果各個零組件都是正常的話,基本就已經吊打家裡現有的所有電腦了(包括筆電),因為這個規格真的很強(當然不可能跟現時主流的電腦比)。
不過我發現前主人在裝機上有個常識性的錯誤,就是:硬碟和光碟機的螺絲都只有鎖一邊。這樣鎖還會很穩的話,我那台SA90大概可以玩絕地求生了,信不信? (´・_・`)
第一步:清理與保養
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:清理與保養。因為我無法得知前主人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使用這台電腦,還有它的擺設、收納環境如何,才使得這台電腦會積下這麼多的灰;而且搞不好散熱膏也乾的差不多了。在這種情況下就上電試機,老實說我真的辦不到。
其中最棘手的是顯示卡,光是要拆風扇就夠折騰了(這裡是指將風扇與散熱片分離的部分,與PCB版分離只要鬆開螺絲就行了)。我在這個部分因為先前有看過Huan大的影片,所以在清理時沒有遇到太多難搞之處(除了拆風扇那段以外)。
其餘的零組件,像是硬碟、主機板…等等,只要拿把舊牙刷把灰塵刷乾淨,基本上就OK了。另外就是得替CPU、南橋、顯示卡重上散熱膏
這隻散熱膏就是我所用的,一隻約150元,CP值很不錯。
CPU風扇是Intel原廠的,我對這種風扇的感想可說是「有褒也有貶」。前者是它只要把卡榫對準孔位並固定就完成安裝,且沒有硬性規定要循什麼方向安裝;後者則是要裝的時候,必須把整張主機板拆下來,才能確定卡榫有確實卡進孔位。不拆主機板的話也是可以裝,但是這樣幾乎不可能確認四個卡榫都有確實到位(我在裝的時候是其中兩個順利卡進去,另外兩個都會有卡榫只有一邊進去,一邊沒對準的狀況;最後不得已就只好將主機板拆下)。這種情形真的會讓人很#@%!?…
就這一點而言,我真的蠻喜歡前兩台套裝電腦的散熱風扇;因為主機板上已經裝有背板,只要將螺絲鎖進孔位就搞定了。
至於電源供應器。主要是把裡面的灰塵(包括風扇)清理乾淨,另外就是把風扇轉軸上的貼紙(進風側)重新黏好,因為我在使用時發現有啪啪啪的聲響,經過搜尋發現就是這張貼紙脫落了。
最後是機殼,因為裡面的灰塵蠻多的。為求效率,我就乾脆直接把裡面的東西,包括前面板全部拆下,然後把空殼和側板拿去水洗,接著擺一晚讓它自然乾。
到這裡,電腦的清理與保養就告一段落了;下一步就是將若干硬體稍作升級。
第二步:微升級硬體
之所以會說是「微升級」,主要是因為這兩點:
- 就如我前面所提的,這台電腦的硬體配置已經很好了,而且都是正常的,沒有必要去進行更換或升級(因為沒有備品,所以就算想換也得花錢買)
- 需要升級的部分在我手邊已經有可以替換或追加的元件,沒有必要再去花錢買
那麼這次要升級的是哪些地方?就是顯示卡、硬碟、風扇。
顯示卡:我是使用不久前錯買了的MSI N450GTS-1GD3V2(GTS 450)來替換(對,就是之前我要裝上Aspire SA90主機的那一張,後來因為水土不服而一度上網求售),上機後狀況頗佳。在各方面使用上都很順暢,感覺不太出來這是一台老電腦。
硬碟:因為原本的1.5TB硬碟有壞軌過,所以我就把它用作資料碟;那麼問題來了,系統要裝哪?我決定將去年買的320GB硬碟直接拿來繼續當系統碟。
換言之,就是這台電腦擁有兩顆硬碟了。
風扇:由於這個機殼的前端下方並沒有地方可以裝風扇(空的),剩下能裝風扇的地方就只有側板了。於是我就從其中一台電腦拆一顆8公分的風扇,裝到這裡來給CPU風善進氣(直接對CPU風扇吹)
搞定硬體,接下來就是處理作業系統了
第三步:上Win10
前面提到使用的系統碟是320GB的硬碟,它其實上面已經有安裝Win10了。但是因為舊主機硬體與這台電腦的硬體有很大的差異,因此雖然開得起來,但只有部分能夠正常運作。
為了能夠完全正常運作,重灌Win10是勢在必行的了。
這次的重灌因為硬體比較好,所以速度上可以感覺到有變快一些(相比舊的Aspire SA90而言。它甚至沒有支援AHCI,但這台有,所以可以使用一些需要AHCI才能用的功能來給它加速?),約半小時內就把系統裝好了。
第四步:穩定性測試(就是燒機啦)
因為這台電腦是要取代Aspire Sa90,作為我的新主力機使用,所以勢必要來給它「考核」一下,看看它的穩定度如何。
這部分我進行了兩次。第一次是用memtest86+來測試現有的8G記憶體,經過約1個多小時的檢查,都是好的,沒有問題。
第二次則是用AIDA64的燒機測試,我這次給它擺一個小時讓它全程滿載運作;結果一如預期,並沒有問題,且CPU也沒有過熱降頻(說明原廠風扇是鎮得住這顆i5的,當然我有給它換過散熱膏,否則期間的溫度可能會高的嚇死人)。
最後給各位客官們賞幾張圖:
主機內部全家福(伸出來的那條線是裝在側板上的風扇的線) |
硬碟特寫。下為320GB系統碟(另外裝的);上為1.5TB資料碟(原有的) 320GB硬碟的排線是使用我先前買的全新品;其它的都是用原有的線。 |
電源供應器、12公分機殼風扇、CPU風扇,以及8G記憶體 |
換上去的MSI N450GTS-1GD3V2;反光處為H55的散熱片 |
主機面板特寫。上方為重置鈕(含硬碟指示燈)、USB兩組(有一組插著隨身碟)、音效插孔,以及電源開關(含指示燈) |
主機面板下方特寫。黑圓鑲紅邊的VISION標誌。 從這裡可以發現面板上有髮絲紋處理,頗有質感;然而前面並不能鎖上風扇給硬碟散熱。 |